目的:规范大咯血的抢救操作规范
范围:所有大咯血患者的急救处理规程
规程:
1、诊断:
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者为咯血,常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或者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在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ml或者每次咯血量在300ml以上,或持续咯血需输液以维持血容量,以及因咯血而引起气道阻塞导致窒息者为大咯血。
2 治疗
2.1 一般处理:头低足高位,高浓度吸氧,床边吸痰护理,清除口腔血块;必要时立即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
2.2 药物止血:垂体后叶素10单位用NS或25%GS40ML稀释后IV,10~15分钟推完以后,5% GS500ml内加入10~20单位静滴维持(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衰、孕妇等禁忌);其他止血药如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络血、立止血,云南白药均可用。
2.3 介入治疗: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了出血部位的同时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近20 年来,动脉栓塞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咯血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双侧病变或多部位出血;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肺癌侵及纵隔和大血管者,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手术治疗的方法。
2.4 内镜止血:经纤维支气管镜将Fogarty 气囊导管送至出血部位的肺段或亚段支气管后,通过导管向气囊内充气或充水,致使出血部位的支气管填塞,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可防止因出血过多导致的血液溢入健肺,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健侧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2.5 外科手术:出血部位明确,经上述处理不能止血者,如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2.6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每日补液2000~3000毫升;抗生素预防感染;呼吸衰竭者给予机械通气;若患者因大量咯血而出现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甚至意识障碍等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时,应按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进行抢救。
制订人:廖日强
修订日期:2020-7-8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