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肺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CCTB 2024丨张小田教授:构建胃癌精准诊疗体系分三步,女性科学家...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

回帖

11万

积分

V5

积分
111111
似是故人来 发表于 2024-4-28 2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ioncology
w1.jpg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24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CTTB)已于2024年4月21日圆满闭幕。会议期间,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的记者深入会议现场,有幸采访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针对胃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女性科学家在科研与临床中所面临的优势与挑战,张小田教授分享了其宝贵的见解。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并分享给读者,以期为大家提供一场知识的盛宴。

w2.jpg

w3.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426925673623896065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对胃癌精准诊疗体系有何理解?它相较于传统方式有何明显优势?能否详细阐述这一体系的建构流程及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张小田教授:胃癌的精准诊疗体系,实际上包含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我们关注的是“胃癌”这一特定疾病。其次,“精准”是我们工作的指导原则。这个体系同时涵盖了“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如果我们想把疾病治好,就要确保我们诊断得对、治疗得对。简而言之,我们构建这一体系的核心的目标就是基于患者的具体临床需求,实现精准的诊断与治疗。这一清晰而直接的思路,正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
相较于传统方式,精准诊疗每一步都更为精细。举例来说,单就“胃”和“癌”这两个字,在传统方式中可能较为笼统。但在精准诊疗体系下,我们会详细区分胃的具体部位,如食管胃结合部、胃体、胃窦等,并深入考虑年龄、性别、转移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癌”字也是如此,除了传统的高低分化、病理分型,我们更关注是否存在可治疗的分子靶点。在当今肿瘤及其微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仅仅“胃癌”这两个字的诊断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实际上非常庞大。所以以这样的一个例子来去体现精准诊疗,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患者得到对的诊断和对的治疗。
过去四十年来,我国胃癌的诊疗已经历了从粗放到精准、从姑息治疗到追求治愈的转变。这一转变离不开各学科(包括内外科、影像学、病理学、超声医学等)的深入沟通与协作。要实现胃癌的精准诊疗体系,我们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进展和技术:
第一步,诊断技术方面,影像、病理、超声、内镜介入等的飞速发展,为精准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步,在治疗方面,药物的演变、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应用、精准放疗等技术的进步,都为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还有许多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技术,如内镜、介入和核医学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使我们的诊疗平台逐渐从粗放走向精准。此外,我们还在不断完善评估和支持治疗等方面,以确保整个诊疗过程的精准性。总的来说,实现胃癌精准诊疗体系的道路,就是从基本的临床病理特征出发,结合临床医生直观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再利用分子标志物来指导精准的药物选择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制定。
第三步,胃癌是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变的疾病,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使得治疗极具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为精准的分型系统。这个系统需要纳入多个标志物,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胃癌的特性。目前,TCGA的分型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肿瘤的微环境,甚至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菌群等,来为每个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当前,这一精准分型系统目前仍在建设中。
我坚信,这一系统的成功将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例如,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评估胃癌的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浸润等进行评分,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刻画。这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影像的精准分期、基因检测和肿瘤微环境刻画的精准评估。同时,我们也需要精准的临床研究设计,以确保这些关键技术能够迅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实效。
这一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临床医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并与基础科学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详实、完整、严谨且结构合理的数据库,最终构建出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每一位患者的精准诊疗体系。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本次大会设置了“TBM青年女科学家论坛”,您认为女性科学家在推动肿瘤防治工作中,目前扮演的角色有没有变化?对于其他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女性,您有哪些建议和鼓励?

张小田教授:本届大会虽然没有设置青年男科学家的论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关注男性科学家。今天,我们聚焦于女性科学家,可能是因为女性在科研道路上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且她们的成功之路似乎更为不易。
首先,对于青年女性科学家来说,提前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显得尤为重要。在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同时,女性还需要面对生育、产假等问题,这可能会对她们的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前设定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目标,有助于女性科学家更好地平衡职业和家庭。当然,每个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都不同,有的人喜欢严谨规划,有的人则更喜欢灵活应对。但无论如何,在医学这个需要细致周密计划的学科中,提前规划对女性青年科学家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事实上,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女性医生和科学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科普、人文和患者教育方面。女性的感情更加细腻,表达方式也更丰富,这使得她们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更具优势。同时,女性科学家和医生也可以在科普宣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此外,我们也需要正视女性科学家在科研和临床界所面临的压力。虽然男性科学家也有自己的压力,但女性在追求科研和职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包括政府、社会、学会、用人单位和家庭等,以鼓励女性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
最后,我想特别提及的是,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乔杰院士担任会长,沈琳教授担任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我本人则担任秘书长一职)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女医师和女科学家的对话活动。该活动不仅为女性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更深入地关注了女性在科研和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独特挑战和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助力青年女医生和女科学家在职业道路上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同时,我们也热切期望更多的女性,无论是来自行政管理、企业界,还是患者与家属中的女性代表,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让我们共同面对并探讨这个充满挑战但回报颇丰的议题,以期携手推动青年女医生和女科学家的职业成长,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专家简介

w4.jpg

张小田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执行院长。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4项国家级学术奖励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内蒙古突出贡献专家等十余项个人学术及教学奖励,主持12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或教材31部。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师德标兵”等多项教学称号,累计指导12位博士研究生,10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修医生80余名。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w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给我们建议|手机版|PIME|阳光肺科 ( 粤ICP备2020077405号-1 )

GMT+8, 2024-9-20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