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 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悦汇:今天是凯美纳上市十周年,恩沙替尼上市一周年学术大会,我们知道您在抗肿瘤药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诸多卓越的成绩,请您谈谈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与现状,目前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 吴一龙教授:近几年来,中国创新药物蓬勃发展,也确确实实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今天是凯美纳上市十周年,如果从凯美纳的历史来谈谈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整个过程历经了艰辛、探索与成功。 第一阶段:萌芽、初露头角 2005年,我们在浙江省召开全国肺癌大会,丁列明博士带着一个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工作小组,带着一个小分子药物,请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出谋献策,而这个小分子药物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凯美纳。 在他们对药物进行介绍之后,当时所有专家的第一想法都是——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出像易瑞沙、特罗凯这样的药物吗?也是在那之后,我们开始密切关注贝达药业的发展。还记得在起步之初,贝达药业是非常艰辛的,既没有企业投资,也没有政府资助,就是在那样非常艰苦的环境之下,他们抱着不忘初心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直到2011年,凯美纳(中国第一个原研靶向药EGFR-TKI)才正式在我国上市。 回顾凯美纳的研发与上市历程,可以看出,那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探索过程,而这种艰辛探索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只有个别优秀的企业家和医生才能够坚持下去。因此,我将这一阶段称为探索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不断探索 在探索萌芽阶段,攻克了以凯美纳为首的新药上市这第一个挑战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中国创新药物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药物上市之后需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研究,药物治疗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众所周知,新药上市只是迈开了第一步,实际上,每个新药在上市之后,还会面临很多新的临床问题,所以就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来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凯美纳上市之后的2013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大家都没有关注到的临床现象,那就是EGFR突变患者的脑转移率非常高,那么凯美纳能否减少EGFR突变患者脑转移的发生?有了想法就有了BRAIN研究,而BRAIN研究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个用EGFR-TKI与全脑放疗进行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研究,并且EGFR-TKI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最终赢了全脑放疗。也正是因为这一结果,彻底改变了全世界EGFR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实践,即临床治疗中可以把放疗放在药物治疗后,而不是像过去一出现脑转移就进行全脑放疗。 所以,第二点是要关注中国创新药物的临床治疗潜力,即,除了让药物上市之外,还要尽可能根据药物的特点,让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去解决临床中更多需要解决但尚未被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走向国际 我们知道,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意味着产品不应该只局限在国内,还要关注全球影响力。 在这里以贝美纳为例,是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ALK-TKI,在研究刚刚启动时,贝达药业发起成立了一个全球顾问团,国际肺癌协会现任主席Heather Wakelee教授,EGFR突变先驱者之一、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Pasi Jane教授、在免疫治疗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Martin Reck教授、美国的Leora Horn教授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Tony Mok教授以及我都是顾问团成员,我们共同开展了恩沙替尼一线治疗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将恩沙替尼与古老的ALK-TKI克唑替尼进行头对头比较,最终研究取得了成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创新药恩沙替尼、创新药企贝达药业、参与研究的PI们都走向了国际水准。 因此,回顾整个过程来看,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历程一共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初露头角,第二阶段为不断探索,第三阶段为走向国际化。 医悦汇:您牵头开展了恩沙替尼一线治疗的全球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在重磅杂志上获得发表,希望能请您谈谈恩沙替尼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体会。 吴一龙教授:大家知道,在去年,恩沙替尼ALK阳性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适应证在我国获批上市。这一适应证的获批是基于一个单臂临床试验,也因此,恩沙替尼获批的适应证是有条件的批准,需要后续更强有力的证据给予支持。所以,我们开展了恩沙替尼的第二项研究,即eXalt 3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恩沙替尼作为ALK阳性NSCLC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与克唑替尼进行头对头比较。这一设计也是国际临床试验的经典做法——要验证一个新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就必须要与当前的标准治疗进行比较。
eXalt 3研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启动,结果显示恩沙替尼一线治疗患者的中位PFS达到31.3个月,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患者疾病不进展的时间接近3年,这一数据相比晚期肺癌的治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一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恩沙替尼一线治疗的潜力。 此外,恩沙替尼在临床应用中还有第二个特点,即对脑转移的控制力非常好。eXalt 3研究入组的患者中一部分为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一部分为没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最终,在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面,恩沙替尼同样赢过了克唑替尼。 另外,对于大家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恩沙替尼的安全性,结果也显示恩沙替尼比克唑替尼更为优越。 当前,临床评价一个靶向药物的优劣就是根据三个维度:药物本身的有效性、入脑能力与控制脑转移能力以及药物安全性。从这三点已经可以看出恩沙替尼是优于标准治疗,因此,我相信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证的获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完全可以实现,同时,相信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证获批后能够为ALK阳性NSCLC的临床治疗添加一把利器。 最后,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迄今为止,中国使用的所有ALK-TKI都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研发上市的,恩沙替尼是第一个由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并按照国际水准和要求进行临床试验的ALK-TKI。 根据贝达药业以往的做法,相信恩沙替尼一线治疗上市后,药物的可及性一定优于其他进口ALK-TKI,为患者带来更好、更经济的治疗。
中国创新药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