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阅读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摘自2006年11月1日《健康报》
一般来说,肺癌的治疗是能手术的最好手术,因为,只有手术才可以彻底切除癌肿。但是,临床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手术。而且有些类型、有些位置的肺癌,手术效果不好。那么,怎么保证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办法治疗肺癌呢?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科吴一龙教授及他的团队做了积极的尝试。 广东一小学陈老师在某医院被诊断为肺癌,大夫动员其手术。她想想,还是慕名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科找了吴一龙教授。就诊时,吴大夫发现她已有声音嘶哑,按《中国肺癌临床指引(2005)版》,这种情况说明肿瘤已有喉返神经转移,一般暂不考虑做手术,改做化疗、放疗。这位病人听取了大夫的意见,开始放、化疗。现在,已过了一年多了,检查证明肿瘤未长大,说明病情控制良好,现在每3个月复查一次。记者日前在医院电梯旁遇到了前来复查的陈老师,她看上去精神不错。 另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右肺肺癌且对侧淋巴结转移,不适合手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科,大夫们先给病人做了两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后发现淋巴结转移消失。此时大夫们决定再做手术。术中发现原发癌也缩小,肿瘤完全切除。肺科副主任、主诊的杨衿记副主任医师认为,这位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一定会延长。 现在,用综合办法治肿瘤已是肿瘤业界的共识。但是,到操作层面还有不便。一般还是病人先到哪科就诊,就先采取此科熟悉的方法治疗。但这对病人不是最佳选择。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率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成立了肿瘤中心肺科。肺科里,以吴教授为首,有几位大夫有手术、化疗和放疗多重业务训练背景。这种融内、外和放射为一体的组织架构,和大夫有多科知识的人员构成,为给病人选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 据介绍,肿瘤病人确有一些是吓死的。去年8~9月,一位40多岁的男性肺癌患者,因肺癌术后出现了脑转移,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出现了精神障碍,并声称要跳楼。医院马上为他请了精神科的大夫会诊,通过用药和心理疏导,病人安静下来了。杨衿记大夫介绍,肿瘤病人5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肿瘤中心成立了“心谊俱乐部”,帮助病人渡过难关,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吴一龙教授说:“我最想跟病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轻信广告。我们在门诊看到的病人中,大约有30%的人是因广告误导的。如一位干部体检发现肺上有一1厘米的阴影,他吃了一年保健品,两年后去世了。”吴教授介绍,他们现在采取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中国肺癌临床指引》做。《中国肺癌临床指引》每两年据循证医学的证据修订一次,2008年后将一年修订一次,确保病人能得到最适合本人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