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离不开饮食与营养,也离不开运动。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现象,但是揭示了一个真理:“用进废退”。中医理论言:运动可使全身气机条达,血脉流通,才能不生疾病或少生病。肌肉在运动中变得发达有力,骨骼在运动中变得坚实和结实,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我们健康。而在健康管理方面,最为出众的也当属运动处方。
什么是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运动处方是由体育工作者或运动康复医师针对体育锻炼者或需要康复的病人,根据其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表现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按目的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娱乐运动处方、减肥运动处方、治疗运动处方等多种类型。
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等。 一、运动种类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1)耐力性(有氧)运动 耐力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运动手段。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2)力量性运动 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被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3)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 三、运动处方的持续时间 运动处方中的运动时间是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为15~60分钟,一般须持续20~40分钟;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在15分钟以上。 在计算间歇性运动的持续时间时,应扣除间歇时间。间歇运动的运动密度应视体力而定,体力差者运动密度应低;体力好者运动密度可较高。 四、运动处方的运动频率在运动处方中,运动频率常用每周的锻炼次数来表示。运动频率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每周锻炼3~4次,即:隔一天锻炼一次,这种锻炼的效率最高。最低的运动频率为每周锻炼2次。运动频率更高时,锻炼的效率增加并不多,而有增加运动损伤的倾向。 五、运动进度一般根据运动处方进行适量运动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练习后(大概6~8星期左右),心肺功能应有所改善。这时,无论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方面均应逐渐加强,所以运动处方应根据个人的进度而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