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奇点肿瘤探秘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细胞终有一死,但死亡的方式却不止一种,像近些年来科研探索的热点——细胞铁死亡(ferroptosis),就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机制。而众所周知,癌细胞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死”地不断分裂增殖,所以它们往往要设法逃避铁死亡,而这也可能是抗癌治疗的突破口。
近日,中山大学李隽、宋立兵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李博团队合作,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揭示了癌细胞抵抗细胞铁死亡的重要机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可通过Lands循环增加膜磷脂饱和度,降低膜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保护细胞免受磷脂过氧化诱导的膜损伤,从而抑制癌细胞铁死亡、发挥促癌作用[1]。
论文首页截图
看完上面这段话,是不是不少人会感觉有点懵,生词太多?那奇点糕先帮大家捋一捋:所谓Lands循环是细胞内的一种磷脂重塑过程,即对磷脂的酰基进行擦除(去酰基化)和重新写入(再酰基化),将多不饱和长酰基链引入磷脂,LPCAT1是该过程的关键调控酶;而Lands循环所调节的膜磷脂水平,则会参与对膜磷脂过氧化的修复,保持膜功能的完整性。
一旦膜磷脂过氧化加剧,就可能启动细胞铁死亡的流程,这当然是癌细胞想尽办法要规避的,所以LPCAT1很可能借此帮了癌细胞一把。且此前有大量研究显示,LPCAT1在人体多种实体瘤中普遍存在高表达,表达水平与癌症进展正相关、与患者预后负相关[2],不怀疑它是帮凶还能怀疑谁呢?那就用实验找出真相吧。
研究者们首先用能够抵抗铁死亡诱导剂(RSL3/erastin)的人体细胞和癌细胞系(293FT/U-2 OS)进行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在经受铁死亡诱导剂处理时,膜磷脂过氧化水平远低于亲代细胞,由此抵御了铁死亡,而抵御的关键正是膜磷脂发生重塑,含有饱和脂肪酸的磷脂(SFA-PL)水平明显上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饱和脂肪酸被更多地引入了磷脂。
而在能耐受铁死亡诱导剂的细胞中,表达上调最显著的基因之一正是LPCAT1;研究者们又使细胞的LPCAT1过表达,发现膜磷脂内的饱和脂肪酸水平立刻明显上升,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下降,与铁死亡诱导剂处理后的改变完全一致,敲除LPCAT1则立刻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说明LPCAT1是促进膜磷脂重塑、使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的关键调控酶。
LPCAT1是促进膜磷脂重塑,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的关键调控酶
随着LPCAT1被敲除,实验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处理也明显更敏感,且其它铁死亡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并未明显改变,那这种敏感性变化只可能是敲除LPCAT1的结果,所以LPCAT1的存在就使癌细胞实现了“铁死亡逃逸”。把实验对象换成人胰腺癌和肝癌细胞时,存在LPCAT1更是这些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成功形成肿瘤的必要条件。
LPCAT1介导的铁死亡逃逸与小鼠肿瘤形成直接相关
小鼠实验的结果意味着,LPCAT1介导的“铁死亡逃逸”有明确促癌作用,那么抑制LPCAT1按说就能抑癌了。研究者们最后也在小鼠身上证实,沉默癌细胞LPCAT1基因表达,或以腺病毒载体搭载siRNA对LPCAT1进行抑制,都可有效诱导癌细胞铁死亡,以此发挥抑癌作用,看来LPCAT1还真有成为治疗靶点的潜质了。
参考文献:
[1]Li Z, Hu Y, Zheng H, et al. LPCAT1-mediated membrane phospholipid remodelling promotes ferroptosis evasion and tumour growth[J]. Nature Cell Biology, 2024.
[2]Tao M, Luo J, Gu T, et al. LPCAT1 reprogramm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promotes the progress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Cell Death & Disease, 2021, 12(9): 845.
本文作者丨谭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