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肺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49

回帖

117

积分

V1

积分
117
小新 发表于 2024-5-1 00: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临床特征分析及CT表现


7aa86d0756cc0e4818bd7f172d890e0d.png


5c9e2cc93a5adafebf2cbdcac2442986.png

一、概述


a2bcad8eb605cd6c3cf5003bdaffc609.png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PI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肿瘤,是肺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其发生率仅占肺部浸润性腺癌的1.5%[1],肿瘤具有向周围肺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其特点在于癌细胞产生大量黏液,导致肿瘤内黏液池形成。PIMA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吸烟是其主要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PIM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亚型肺癌相比呈低度恶性,早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更高,发生气道播散或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2]。
相较于浸润性非黏液腺癌,PIMA的发病率较低,它有可能与非黏液腺癌共存,当黏液腺癌成分占比超过10%时,被定义为混合型黏液腺癌。肺黏液腺癌在临床表现上与周围型腺癌存在相似性,在患者性别分布上,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高达76.9%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未出现明显症状,而那些表现出症状的患者,通常属于中央型或肺炎型,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干咳、咳出黏液痰、咯血,以及胸闷和胸痛等。特别是咳白色泡沫样痰和干咳成为了最为普遍的症状。
根据文献记载,肺炎型黏液性腺癌在胸部CT扫描中通常会显示出片状密度增高影,并伴随大量泡沫样白痰的咳出。
另外,以胸闷和胸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占比约为5.1%。有11.5%的患者出现了CEA(癌胚抗原)水平上升的情况。在家族病史方面,12.8%的患者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5c9e2cc93a5adafebf2cbdcac2442986.png

二、病理学


a2bcad8eb605cd6c3cf5003bdaffc609.png
PIMA的细胞核通常位于肿瘤细胞的基底部,超过90%的肿瘤细胞呈杯状或柱状形态,且胞浆内黏蛋白含量丰富[3]。在基因检测过程中,PIMA中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的突变较为常见,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基因突变则相对较少[5]。根据2015年WHO对肺肿瘤的分类,肺黏液腺癌被分为原位黏液腺癌、微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和胶体腺癌,其中 PIMA是最常见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 PIMA过去曾被归类为黏液性支气管肺泡癌(BAC),但目前关于其其他临床和预后特征的认识仍不够明确。在CT影像诊断中,肺黏液腺癌通常被分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型、肺炎性型[7]。

88266e08d5ba4d2c30384d4ef6186838.png
PIMA的镜下特征肿瘤细胞主要由杯状或柱状细胞构成,过去亦被称为伴有黏液形成的实性腺癌或BAC,并常被视为具有浸润性成分。根据201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所制定的第八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类[8]。评估过程中,需考量肿瘤长轴大小、组织学亚型、淋巴结转移、淋巴渗透、血管浸润、胸膜受累以及肺泡腔播散等因素。当在淋巴结中发现肿瘤细胞时,即判定为淋巴结转移阳性。若在血管腔中检测到肿瘤细胞,则视为血管侵袭阳性。当肿瘤细胞浸润超过胸膜弹力纤维层时,即定义为胸膜受累阳性。若在肺泡腔隙中发现肿瘤细胞,则将其判断为肺泡腔播散阳性。   



5c9e2cc93a5adafebf2cbdcac2442986.png

三、影像学表现


a2bcad8eb605cd6c3cf5003bdaffc609.png

1、病变分布情况
结节/肿块型IMA范围7.11~60.26mm,肺炎型IMA范围19.66~104.63mm,炎症型病灶更大、累及更广。多数病灶位于肺外围胸膜下区,双肺下叶多见,炎症型多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及磨玻璃影沿双肺下叶胸膜下生长。Sawada等[9]认为双肺下叶更易受重力因素影响,导致黏膜纤毛清除不利、吞噬细胞数量多或更敏感,从而诱发巨噬细胞增生或退变。
2、内部征象:在病灶内,观察到“含气支气管”的走向是IMA的关键影像学特征。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的早期对支气管壁的浸润相对较弱,因此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得以保留。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细胞对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的浸润程度加深,导致肺泡及支气管腔内被黏液和肿瘤细胞所充满。这种情况下,支气管的走向可能变得僵硬,分支减少。[8,10,11]
另一方面,空泡/空洞征表现为病灶内的含气小空泡影,这些空泡的内壁较为光滑,直径通常小于5mm,多数在1~2mm之间。这些空泡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并且大多数位于病灶的边缘。当多个空泡聚集时,可能形成团形的蜂窝状改变,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沿着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生长,同时产生大量的黏液潴留,形成了活瓣效应,肺泡腔内的气体容易进入但难以排出,导致肺泡过度充气并破裂。此外,肿瘤细胞中的黏多糖和水解酶可能破坏和分解肺泡间质的弹力纤维,从而使肺泡壁受到破坏并融合,形成腔隙,即空泡征[12]。   
炎症型IMA的空泡/空洞发生率高于结节/肿块型IMA,可能与炎症型IMA病灶的浸润范围更大,产生的黏液更多有关。另外,IMA的钙化情况较为少见,通常表现为密度较低、边界不清的钙化灶,可能与长时间的大量黏液潴留导致的钙盐沉积有关。
3、边缘征象:
肺腺癌的常见恶性特征在IMA中有所体现,包括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等。对于边界不清的病灶,其边缘常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被称为“晕征”。从病理角度看,这主要是由于流动播散的黏液团所致。而部分边界清晰的病灶,其边界清晰主要是由于肺小叶间隔阻挡了黏液的扩散。值得注意的是,炎症型IMA的“晕征”发生率较结节/肿块型IMA更高,这与其病灶范围更大、产生的黏液更多、黏液在肺泡内大量堆积及流动有关。另外,在部分炎症型IMA中,还可以观察到“肺叶膨隆征”,这通常发生在病灶位于叶间裂周围时,因病灶内产生大量黏液,使病变呈膨胀性改变,导致叶间裂向对侧隆起。
4、密度及增强强化情况

46b8ad5ce01dbf4da1ec0c42caa5e9ef.png
c9043b6142688ef0afca25be8959855b.png
注:CT影像中,A表现为肺炎型,其病灶位于右下肺叶,呈现出磨玻璃状和蜂窝状的改变,局部实变,并可见空洞形成;B则表现为左下肺胸膜下的实性结节,其边缘规则且光滑;C展示的是胸膜下的空洞结节,部分层面可见支气管充气现象,这通常是由黏液进入小气道后引发的活瓣性阻塞所致;D则呈现为右下肺叶间裂胸膜下的磨玻璃结节,其周围伴有不规则的磨玻璃状改变,中央部分含有少量的实性成分。以上信息来源于王保明、代晨、马冬春所撰写的《肺浸润性黏液腺癌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发表于《中国临床研究》2024年第37卷第1期,页码为52-54。   


85890d1e8a67050d75d267271a9a3cc7.png
注:女性患者PIMA,63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伴有黏白痰,且无发热症状。首次CT扫描结果显示左肺存在散在模糊影像,其中左下肺背段尤为明显,病灶内部可见含气支气管及多发性小空泡。经过抗炎治疗,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一年后复查,病灶范围有所扩大。进一步的增强扫描揭示出血管造影征。以上信息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32卷第6期,页码403-407,由平小夏、孟倩、姜楠、胡粟共同撰写的《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CT征象及病理特征分析》一文。         
               
4963c039be341a97bb16dee108dedd41.png
注:女性患者PIMA,年龄65岁,主诉为右背部疼痛持续3个月。经首次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胸膜下区存在片状模糊影。在接受抗炎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显示病灶范围无显著变化。此外,局部可见小空泡征象。以上信息引自平小夏、孟倩、姜楠、胡粟所撰写的《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CT征象及病理特征分析》一文,发表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32卷第6期,页码范围为403-407。

e4f07089664d4768518a5684c12be554.png
注:患者为男性PIMA,年龄14岁。根据影像的显示,其右肺下叶存在结节实性病灶,内部观察到空泡和/或空洞征,双肺存在多发性播散病灶。相关信息来源于陈武、宋彪、王彬等人于2023年7月21日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学》第7期上的研究,该研究专注于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影像诊断。

04954cfcc8041f1d68deafe602b55cbc.png
图展示了多个典型的肺炎型浸润性黏液腺癌(IMA)的CT图像。具体表现为:A图显示右肺下叶近胸膜处存在斑片状实变影,并伴有周围磨玻璃样改变(GGO),箭头所指即为病变区域;B图中,左肺下叶可见孤立结节影,箭头标示了结节位置;C图双肺出现大面积实变影,并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及“枯树枝”征,箭头指示了这些特征性表现;D图中双肺多发结节影及团块影,左肺下叶还存在不规则空洞影,分别由黑色和白色箭头标示;E图左肺下叶实变影,伴有“充气支气管”征,并可见空洞形成,箭头指向了这些病变区域;F图增强扫描显示左肺下叶病变以液性成分为主,呈现不均匀轻度强化,同时可见高亮血管影,即血管造影征,黑色箭头标示了血管影,而白色箭头则指向了左肺叶间裂膨隆。这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肺炎型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和鉴别。相关研究成果已由王超、夏天、何晓宁等人发表在《肿瘤影像学》2023年第32卷第6期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c85baf9b2399a4a620fe2a0a346278f9.png
▲病例来源中影-心胸医学影像联盟,粘液腺癌,右肺大片状实变影,叶间裂膨隆,内部见局部坏死及走行紊乱血管影,纵隔的界面毛糙,病理诊断粘液腺癌。

6367a808ddb83b99356eadbc1a043ffc.png
▲浸润性黏液腺癌有多中心、多叶及双肺发病的明显趋势,说明肿瘤可能经气道播散。


         

鉴别诊断

         

结节/肿块型PIMA需特别与非黏液腺癌、胶样腺癌及肺单发转移瘤进行区分。PIMA的平扫CT值普遍偏低,部分边缘可见“晕征”,增强后仅出现轻度强化。其他类型的腺癌多呈现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晰,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胶样腺癌虽也可能表现为肺内稍低密度的结节,但其特点为囊性,增强扫描时往往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且边缘光滑无毛刺。肺单发转移瘤,特别是来源于胃肠道黏液腺癌的转移瘤,在CT表现和组织学上与PIMA极为相似,因此需结合腹部CT进行鉴别。   

炎症型IMA则需与大叶性肺炎进行区分。大叶性肺炎常伴随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影像上表现为沿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实变影,实变区内含气支气管走行正常,增强后实变区明显均匀强化,且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范围会缩小或完全吸收。而炎症型IMA在临床上可能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CT上,其主要表现为位于胸膜下区的斑片状、大片状实变影,双肺下叶较为常见,病灶内支气管走行僵硬、分支减少,实变区CT值多偏低,均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增强后以轻度强化为主。在抗炎治疗后,病灶可能无明显吸收或甚至进展。

         

治疗方面:

         
b49f0202917f8387455a201ed7a74eef.png
参考文献:
1. MOON S W, CHOI S Y, MOON M H. 侵袭性黏液腺癌对肺癌特异性生存的影响: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J]. J Thorac Dis, 2018, 10(6): 3595-3608.
2. 解丙坤, 史忠瑞, 潘泉, 等.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CT表现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 27(17): 1393-1398.
3. CHANG WC, ZHANG YZ, NICHOLSON AG.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J/OL]. Histopathology (2023-10-22)[2023-11-2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67404/.   
4. GOW CH, HSIEH MS, LIU YN,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of primary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J]. Cancers, 2021, 13(16): 4103.
5. LI W, YANG Y, YANG M,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of primary lung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based on different radiological subtypes[J/OL]. Ann Surg Oncol (2023-11-05)[2023-11-2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25652/.
6. CHANSKY K, DETTERBECK FC, NICHOLSON AG,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 2017, 12(1): 34-45.
7. CHA YJ, SHIM HS. 肺癌侵袭性黏液腺癌的生物学特性[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7, 6(5): 508-512.
8. SAWADA E, NAMBU A, MOTOSUGI U, et al. 局限型肺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薄层CT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表现[J]. Jpn J Radiol, 2010, 28(4): 251-258.
9. 史晓光, 曹辉, 田成斌. 肺炎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临床、CT及病理特点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20, 25(2): 271-274.
10. 包盈莹, 雷永霞, 李新春, 等.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CT及18F-FDG PET/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 27(11): 815-819.
11. 雷永霞, 李新春, 包盈莹, 等. 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36(7): 1027-1030.   
往期推荐
胸部学组:肺腺癌
早期肺腺癌亚型的影像(CT)诊断总结
肺腺癌相关因素分析
胸部学组:空洞型肺腺癌
肺结节专栏第26期-囊腔样腺癌
微浸润性肺腺癌
胸部学组:肺腺癌模式
从肺腺癌的随访,看肿瘤的影像征象
肺鳞癌?腺癌?
浸润性肺腺癌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亚型的对照研究
肺黏液腺癌
胸部学组:张牙舞爪肺腺癌
肺腺癌脑内转移
胸部学组:读片日记-肺错构瘤
【经典课堂】肺原位腺癌
文献学习-肺癌Ki-67表达与CT影像征象及定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人工智能在肺结节筛查和肺癌诊断
胸部学组:肺腺泡及小叶性分布为主肺链球菌感染
图解肺结节三种分布模式:小叶核心分布、随机分布、淋巴管周分布
胸部学组:神奇的肺癌消失
硬化性肺细胞瘤
浸润性黏液腺癌
肺小细胞癌
大叶性实变--大叶性肺炎及鉴别诊断
超级杀手-非小细胞肺癌之肺肉瘤样癌
2024.1.7 读片:肺转移瘤
【综述】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展望
人工智能AI系统肺结节随访监测的意义
胸部学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周末病例:鳞状细胞癌解读
胸部病例分析,结果公布-鳞癌
胸部学组:肺癌典型影像学表现
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胸部影像诊断原则
病例讨论:最终病理结核瘤
结核肉芽肿与恶性结节的真实对决!
影像学对胸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高分辨率CT临床诊断价值
肺小细胞癌病理特性-影像鉴别


7c156357f07c58776d2146a7055e1eba.png
97b23acd562a8e21ac82a6600af0a2fe.png

END


dd4612e862e77879c0d9a5c187ce36d8.png
d9786835d3ca9f30772b8ccdb361071b.png

dbe9d34cf671ed72425501274701df68.gif
640613f8a72c565ee9de1870f2672be7.png
  整理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文中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主要分享影像解剖、诊断相关知识、文献阅读、读书日记。本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若原创作者及版权所有者不希望被转载,可与我们联系,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发布的文章和课件、转载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请谨慎对待,所涉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部分原创课件,如有幸得到转载,需备注本文来源及本公众号。感谢合作!


cdc3b83ddff15214d92df58b67e58bb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给我们建议|手机版|PIME|阳光肺科 ( 粤ICP备2020077405号-1 )

GMT+8, 2024-9-20 1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