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宋尔卫院士重磅综述:肿瘤生态学理论 REVIEW | Open Access The Theory of Tumor EcosystemXueman Chen, Erwei Song Cancer Communications. 2022
https://doi.org/10.1002/cac2.12316
文章亮点
1. 在“肿瘤微环境”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将肿瘤及其宿主形成的整体比作一个生态系统的观点,并首次引入“肿瘤生态圈(onco-sphere)”的概念:肿瘤生态系统,即系统的肿瘤生态圈。
2. 系统综述肿瘤与宿主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整体的肿瘤生态圈分为三个层级:原发肿瘤生态圈(肿瘤原发灶)、区域肿瘤生态圈(转移淋巴组织)以及远处肿瘤生态圈(器官转移灶)。 3. 讨论肿瘤生态理论对肿瘤临床治疗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介绍肿瘤生态疗法的原则、策略及潜在靶点。 4.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肿瘤生态系统可视化、建模以及分型的研究现状,为抗肿瘤生态治疗策略选择奠定基础。
文章简介
“宿主的内环境之于肿瘤细胞,就好比生态环境之于生物个体。”
在大量临床实践及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团队率先提出了肿瘤生态学说——将肿瘤细胞比作活的有机体,强调恶性肿瘤与宿主内环境各级组织、器官及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二者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肿瘤生态系统。本文首次提出“肿瘤生态圈(onco-sphere)”的概念,将肿瘤生态系统划分为不同层级(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远处器官)的肿瘤生态圈,系统综述了肿瘤细胞与局部微环境、远处器官组织以及免疫、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并介绍了肿瘤生态系统可视化、建模及分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肿瘤生态与肿瘤治疗的相互影响,由此提出肿瘤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抗肿瘤生态治疗策略。
图文导读
1. 肿瘤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肿瘤生态圈的划分
作为肿瘤生态学说的核心,肿瘤生态系统是指肿瘤与宿主内环境及外界环境中各种理化、生物因素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与信号传递进行相互作用、相互联结形成的整体。本文首次提出“肿瘤生态圈(onco-sphere)”的概念,将肿瘤生态系统,即系统的肿瘤生态圈,划分为原发肿瘤生态圈(肿瘤原发灶)、区域肿瘤生态圈(转移淋巴组织)以及远处肿瘤生态圈(器官转移灶)三个不同的层级(图1)。 图1 肿瘤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
2. 肿瘤与宿主内环境的相互作用 根据宿主内环境的不同层级,综述了肿瘤细胞与局部肿瘤微环境、远处器官组织、免疫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互作调控网络(图2)。 图2 肿瘤生态系统互作调控网络
3. 肿瘤生态理论指导下的肿瘤临床治疗实践
基于生态学原理,讨论肿瘤治疗对肿瘤生态的重塑作用、肿瘤生态改变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肿瘤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抗肿瘤生态治疗策略选择与潜在靶点(原文表2)。 原文表2:代表性的抗肿瘤生态治疗靶点
4. 肿瘤生态学研究的前景与挑战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肿瘤生态系统可视化、建模以及分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为发展抗肿瘤生态疗法奠定基础,并预测一个以肿瘤生态系统脆弱性为靶向目标的癌症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