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阅读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提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3.33万(男性50.93万,女性22.40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东、中部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西部。发病年龄>40岁人群死亡率快速升高。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篇腾讯医典特别邀请吴一龙教授,解读百姓常见的肺癌认识误区。
吴一龙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理事长
误区(一):得肺癌等于判“死刑”
对于广大肺癌患者和家属来说,有一些治疗观念的误区需要认识清楚。第一个误区是“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或“无期徒刑”,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首先,不是所有肺癌都是绝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肺癌是有机会治愈的。通过外科手术,医生可以把这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彻底治好。近十多年来,临床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在全球范围内前瞻性收集了十几万病例,得到结论:
假如肺癌处于ⅠA期,即肿瘤小于2厘米且发生在局部,那么患者十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这类患者往往死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等,换句话说就是彻底治好了。而对于中期肺癌,即比早期严重但还没到晚期,通过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大约有30%患者能够治愈。大家最担心,最害怕的是晚期肺癌,临床上针对这类群体的治疗的确进步不大。但是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应用后,也有百分之十几患者可以得到长期生存。
从这些数据来看,肺癌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死刑”。早期疾病可以治愈,晚期疾病也有机会做到“与瘤共存”。
误区(二):所有患者都要“与瘤共存”
“与瘤共存”理念提出后也造成了一些误解,有些人一听说得了肺癌就要与肿瘤共存,很多积极的治疗方法都不想用了,这种观念也不科学。与瘤共存指的是在晚期肺癌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带瘤生存,对于早、中期患者则要积极抗击肿瘤,尽量达到临床治愈。
为什么大家对癌症的治疗手段有所畏惧?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所有对抗癌症的有效方法都是“双刃剑”,其中有利也有弊。医生用好“双刃剑”,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一方面把有利因素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克服减少弊端,利大于弊才会考虑使用。
还有一种说法,抗肿瘤治疗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不准确。对于弊大于利的治疗手段,医生是非常谨慎的。患者和家属做选择的时候,请跟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搞清楚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不要轻易拒绝治疗而丧失治愈机会。
误区(三):非正规疗法替代正规治疗
癌症的难治性让人苦恼,有人就发明了一些非正规疗法,试图通过食疗或者中草药秘方治疗癌症。但是要注意,这些非正规方法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需要谨慎对待。
现在能够进入临床的正规治疗手段,都有一定把握度,比如化疗可以达到20~30%,这是经过科学证实的。而所谓“秘方”,是否有效,有效率多少等都无从检验。
误区(四):不告诉患者病情
得了癌症,告诉不告诉患者本人是个现实的问题,这种纠结在中国社会特别明显。几乎所有患癌家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而大多数家属都倾向于满足患者。但是从医学的角度,不论是医生还是家属,都应对患者坦诚,努力做好安抚工作,鼓励患者走出阴霾。大家应该共同面对困难,协力战胜疾病。
误区(五):最新的疗法就是最好的
抗肿瘤治疗发展越来越快,免疫治疗等新疗法已经登上舞台,还有很多试验性疗法正在进行中。但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手段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味地求新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结果,这时候往往成熟的疗法更合适。比如免疫治疗,超出适用范围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获益,对患者而言就不是最好的选择。
https://mp.weixin.qq.com/s/dDhMdBMf7U5IABVWYwXub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