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肺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导航] 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

[复制链接]
can 发表于 2023-1-7 17: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MET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即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是一种原癌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含有21个外显子编码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受体与HGF结合后,在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Y1234Y1235酪氨酸残基上磷酸化,诱导激酶活性。同时C末端Y1349Y1356磷酸化建立多功能对接位点招募有SRC同源区2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然后激活这些信号分子导致下游信号激活传导。最终结果是促进细胞转化,细胞侵袭,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等。MET-TKI结合催化结构域磷酸化位点,抑制Y1230/Y1234/Y1235磷酸化,从而抑制Y1349/Y1356附着点磷酸化,抑制下游信号分子招募
073626haz0gmp0qcq30aaj.jpg
073626rcupwwcustm1uwy8.jpg
073627r7ll9ju8acfznp2f.jpg DOI: 10.13345/j.cjb.170265

MET基因异常类型MET14外显子异常是指MET基因表达过程中,表达的蛋白质中缺少14外显子的氨基酸序列。当发生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时,引起MET蛋白质降解降低,使MET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必须针对突变治疗才能改善生存。另外,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一般不与EGFRKRASALK等肺癌其他敏感突变共存,
患者年龄通常≥
70
岁。
。在肺肉瘤样(发生率22%)及肺腺癌(发生率约3%)多见;另外还会出现较少见的MET14点突变,包括Y1003C/F/N/SD1010H/N/Y。研究表明MET14异常(包括跳跃突变及点突变)是独立的致癌驱动基因。

073627e3d7yonrre4pe5zr.jpg
073628ww9dfwj9b55l6wgc.png


MET扩增


A、MET原发扩增:
在肺腺癌中发生率约为1%-5%MET扩增低水平时携带其他驱动基因异常比例约为50%,但高水平扩增时未发现伴有其他驱动基因异常。同时低水平对靶向药的几乎无效,高水平时对靶向药的有效率较高
B、继发性MET扩增:EGFR突变患者经过长时间EGFR-TKI抑制剂治疗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耐药形式。在第一、二、三代EGFR-TKI应用平均九个月之后,15%-20%的患者会出现MET扩增。因为MET基因扩增导致的MET基因拷贝数增加则会引起EGFR-TKI的耐药。所以,MET扩增是导致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耐药的重要因素!
MET蛋白过表达在肺腺癌中发生率高达65%,为其他基因激活后的二次事件。

MET融合和MET KDD2017 年,Davies 等在JCO Precis Oncol上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报道了第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MET融合鉴定和治疗,并评价了患者肿瘤对克唑替尼治疗的反应。通过基于AMP的二代测序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发现之前没有报道过的HLA⁃DRB1⁃MET的融合。该患者对具有抗HGFR活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表现出显著的反应。这一发现表明,MET融合基因产物可以作为患者肿瘤的致瘤驱动器。

2017年11月,Cho等发表了一篇MET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首例病例报道。他们对患者标本进行了针对性的二代测序,发现了KIF5B⁃MET融合基因,且该患者对MET 抑制剂克唑替尼的治疗表现出显著和持续的抗肿瘤反应。表明KIF5B⁃MET融合基因在肺腺癌中具有致癌活性。
2018年3月,Clin Cancer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MET结构改变的文章,研究结果将会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常规治疗产生直接影响。他们对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进行基于杂交捕获的二代测序,在2名肺腺癌患者标本上证实了两种融合转录物的表达。包括先前已观察到的KIF5B⁃MET融合和STARD3NL⁃MET新型融合伴侣。还发现1名患者为EML4⁃ALK融合接受Ceritinib治疗后继发性发生MET激酶结构域复制(MET⁃KDD)。他们用MET抑制剂克唑替尼观察这3名诊断为MET结构改变患者的临床反应,并在细胞模型中描述其功能相关性。3名患者均显示对克唑替尼部分反应,有效地抑制了其他激酶中的MET和ALK。这些MET结构改变可能代表肺癌患者的可行性药物靶点。
2018年6月,Wang等在ASCO年会上首次报道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中MET融合基因的流行病学数据,在241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发现只有1名(0.04%)被诊断患有肺腺癌的患者检出新型的MET⁃ATXN7L1融合,但未发现其他MET融合亚型。该患者被认为对克唑替尼有部分反应。
2018 年,Zhu 等在J Thorac Oncol上发表了第1例肺腺癌患者由于EGFR TKI耐药导致的MET⁃UBE2H融合。其在使用克唑替尼后表现出显著和持久的抗肿瘤反应,并获得持续的部分缓解。该融合基因被认为是一种对EGFR⁃TKI 的新型耐药基因重排。
MET融合基因类型有SLC1A2-MET,PTPRZ1-MET,KIF5B⁃MET,HLA-DRB1-MET,SPECC1L-MET,CAPZA2-MET,CD47-MET,TES-MET,CAV1-MET,ITGA9-MET,TFEC-MET,CTTNBP2-MET,ANK1-MET,SPECC1L-MET,CAV1-MET和STARD3NL-MET。

2019年AACR首次报道中国人群肺癌中MET KDD数据0.09%(6/6837)。
目前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MET基因异常包括MET14外显子异常及MET扩增,均可用MET-TKI治疗。

073628jnjqnjj9gnn00ol0.jpg
073629pgkfnruv2feiknaj.jpg
073629rhkqca2a2wk7sw0n.jpg

MET篇概要
检测方法
1. 目前以NGS多见
靶向治疗
  非特异性
2. PROFILE1001研究(克唑替尼):ex14跳跃突变,ORR为32%,PFS为7.3个月;MET高水平扩增,ORR为50%
  特异性
3. GEOMETRY mono-1研究(卡马替尼):a.MET外显子14跳跃,初治ORR为68%,经治ORR为41%;b.MET高水平扩增,初治ORR为40%,经治ORR为29%。
4. VISION研究(特泊替尼):不论之前是否接受其他治疗方案,ORR为56%
5. NCT02897479(沃利替尼):脑转移比例高达31%,ORR依然达48.8%




耐药机制

检测方法免疫组化(抗体型号:SP44),荧光原位杂交(FISH),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二代测序(NGS)。

073630auin0c00a02wmncz.jpg 检测方法

073630h2xuujjk7q276763.jpg
MET-TKI分型

靶向治疗MET-TKI分型根据作用机制,针对MET基因突变的TKI(MET-TKI)可分为3种类型(I型、II型和III型,见上图)。I型分为Ia、Ib,区别在于Ib型TKI可以结合的位点较少,不包括甘氨酸残基的G1163位点(类似于ALK的G1202和ROS1的G2032位点),因此特异性较高。II型是多把点TKI,对产生二次突变的MET仍具有抑制作用,或许可以逆转由Y1230等突变引起的I型MET-TKI耐药。


胸有朝阳 发表于 2023-11-30 16: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MET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其过度激活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与转归密切相关。MET通路的异常激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MET ex14跳变、MET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其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MET ex14跳变是晚期NSCLC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是筛选MET抑制剂靶向治疗获益人群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9%~4.0%,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在肺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约3%)高于肺鳞癌患者(1%~2%),在肺肉瘤样癌患者中有更高的发生率(5%~32%)。

MET扩增既是NSCLC的原发驱动基因变异,也可以继发于EGFR-TKI或ALK-TKI治疗耐药后,因此,可作为晚期患者耐药后联合MET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NSCLC中原发MET扩增发生比例为1%~5%。不同代EGFR-TKI耐药后出现MET扩增比例不尽相同,有数据显示:一、二代EGFR-TKI耐药后MET扩增的比例为5%~22%,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耐药后MET扩增比例为7%~50%;二、三代ALK-TKI耐药后MET基因扩增的比例约为13%。

NSCLC中MET蛋白过表达的比例为13.7%~63.7%,EGFR-TKI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中MET蛋白过表达的发生率为30.4%~37.0%。MET蛋白过表达在MET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指导价值,不同患者人群的获益阈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杨学宁医师 发表于 2024-6-21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MET抑制剂赛沃替尼、Tepotinib、卡马替尼(Capmatinib)的比较

卡马替尼(Capmatinib)、特泊替尼(Tepotinib)和赛沃替尼(savolitinib)可以作为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二线或后线治疗。

在等待基因检测结果的时候,患者仍然可以使用标准(SOC)化疗,如果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不可及,则克唑替尼可以考虑作为二线或后线治疗选择。
表2: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可用的药物
173459kym2o8ylpry50m59.png

恩沙替尼,研究只入组了17例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样本量不大但初步结果显示出部分疗效。
谷美替尼也报道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疗效。

114938u5jfeo5k57bzjdf7.gif

虽然上述三项研究均是单臂、Ⅱ期临床试验,但也体现了三个MET抑制剂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肺癌的优势,以及其对颅内转移病灶的良好控制效果。其中,沃利替尼研究纳入的脑转移患者比例(31.1%)明显高于GEOMETRY研究(13/97,13.4%)、VISON研究(11/99,11.1%),众所周知,NSCLC患者合并脑转移疗效更差,但沃利替尼研究仍然取得了高达95.1%的DCR和9.7个月PFS,对于合并MET 14跳跃突变和相对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的临床特征的患者,较高的DCR和延长PFS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安全性方面,三个MET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相似,患者的耐受性均可控,因此可以有效延长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从而获得更长的生存获益。通过对比三药的AE谱可以看到,Tepotinib与Capmatinib均能导致3级甚至以上的间质性肺病发生,这所导致的药物减量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肺部肿瘤病灶的局部药物浓度,进而导致疾病进展。沃利替尼在研究过程中未报道间质性肺病发生,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三种MET抑制剂各有千秋。其中,沃利替尼在中国注册的Ⅱ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应用于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的卓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脑转移和PSC患者,可以说国产药物的实力不逊欧美,有望成为首个在国内获批的小分子选择性MET抑制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给我们建议|手机版|阳光肺科 ( 粤ICP备2020077405号-1 )

GMT+8, 2025-7-31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