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阅读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 | | 肌肉无力、肌肉疼痛、站立或步行后的疲劳、绊倒或跌落;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局部皮温升高;乏力、肌肉或 / 和关节疼痛;头痛、头皮压痛、咀嚼时咀嚼肌疼痛 | 肌炎是较早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 irAEs 之一[15-16]。常见症状有肌肉无力、肌肉疼痛、站立或步行后的疲劳、绊倒或跌倒等肌炎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局部皮温升高等关节炎症状,风湿性多肌痛可表现为乏力、肌肉或 /和关节疼痛(尤其是臀部、肩部);巨细胞动脉炎可表现为视觉症状、头痛、头皮压痛、咀嚼时咀嚼肌疼痛导致咀嚼暂停(jaw claudication) 等[11] |
| | | | | • 关节炎可考虑使用羟氯喹、甲氨蝶呤、来安米特或柳氮磺吡啶等 • 还可考虑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托珠单抗、IL-1抑制剂、IL-17 单抗、IL-12 单抗、IL-23 单抗或 Janus 激酶抑制剂等 • 必要时考虑丙球或血浆置换 • 请风湿科会诊 |
炎性关节炎(IA)
| | | | | | 轻度疼痛伴炎症症状(通过运动 或加温可改善),红斑,关节肿胀 | 评估: • 详细询问类风湿病史及骨关节体格检查,以及脊柱检查 • 行 X 线或其他影像检查,排除转移或评估关节受损情况 • 生化检查:症状持续患者检测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ESR、CRP,若考虑反应性关节炎或影响脊柱,检测 HLA-B27
治疗: • 继续 ICIs • 镇痛:对乙酰氨基酚或 / 和 NSAIDs。如果 NSAIDs 无效,考虑使用小剂量泼尼松,10~ 20mg/d×4 周e。如果症状无改善,升级为 2级管理治疗 | 根据受累关节的部位和数 目,考虑关节内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 | - | | 中度疼痛伴炎症改变,红斑,关节肿胀;影响工具性使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 评估: • 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同上 • 临床症状明显的关节炎患者建议行 B 超或者联合关节磁共振检查 治疗: • 暂停 ICIs • 增加镇痛药或增加 NSAIDs 剂量 • 使用泼尼松 0.5mg/(kg·d),或甲泼尼松 10~ 20mg/d(或等效剂量)4~6 周 e • 若用药 4 周,症状没有改善,升级为 3 级管理治疗 • 若有关节肿胀或症状持续≥ 4 周,建议尽早请风湿科专家会诊 g | 根据受累关节的部位和数目,考虑关节内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检查早期骨损伤情况 | - | | 重度伴有炎症表 现的剧痛,皮肤 红疹或关节肿胀;不可逆的关节损 伤;残疾;自理 ADL 受限 | • 检查:同 G2 • 暂停或永久停用 ICIsh • 使用泼尼松或甲泼尼松 1mg/(kg·d)×4~6 周e • 如果 2 周内症状无改善,考虑使用 NMARDf • 请风湿科会诊 g | - | - | IA. inflammatory arthritis,炎性关节炎。
肌炎
| | | | | | | 检查: • 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j 治疗: • 继续 ICIs • 如果肌酸激酶和/ 或醛缩酶水平升高并伴有肌力减弱,可给予泼尼松 0.5mg/(kg·d) 起始剂量 • 有指征,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 NSAIDs 镇痛治疗 • 暂停他汀类药物 | - | - | | 中度无力,伴或不伴疼痛,影响年龄相当的使用工具性 ADL | 检查: •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肌电图,关节受累可行 MRI
治疗: • 暂停 ICIs 直至相关症状控制,肌酸激酶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泼尼松剂量< 10mg,若症状加重,按照 G3 处理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可给予 NSAIDs 镇痛治疗 • 如果肌酸激酶≥3 倍ULN,按照0.5~1mg(/ kg·d)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其他药物) 给予治疗 d • 请风湿科或神经科会诊 | 对于出现 G2 症状或客观指标异常(如酶谱升高、肌电图异常、肌肉 MRI 或 活 检异常) 的患者,可考虑永久停用 ICIs。CK 恢复正常或肌炎临床症状缓解后再考虑重启 ICIs | - | | | 检查:同 G2 治疗: • 暂停 ICIs 直至停用免疫治疗后恢复至 G1,若有心肌受损,需永久停用 ICIs • 症状严重考虑收住入院 • 请风湿科或神经内科会诊 g • 使用 1mg/(kg·d) 甲泼尼龙(或等效剂量其他药物)f 若出现严重症状,如严重无力致活动受限、心脏、呼吸、吞咽受累,需考虑 1~2mg/kg 甲泼尼松静推或大剂量弹丸式注射 | • 考虑静脉 IVIG治疗 经风湿科或神经科医师会诊后,症状严重或急性患者考虑血浆置换 | - |
肌痛
| | | | | | | 检查: • 详细询问类风湿病史,进行关节和皮肤检查,完成血液检查 l 治疗: • 继续 ICIs • 有指征,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 NSAIDs 镇痛治疗 | 少数患者并发巨细胞动脉炎(GCA),检查是否有颞动脉炎(如头痛、视力障碍、颌跛行),出现相关症状需请眼科急会诊,以行动脉活检,避免永久性失明 | - | | 中度僵 硬、疼痛,影响年龄相当的使用工具性 ADL | 检查: • 详细询问类风湿病史,进行关节和皮肤检查,完成血液检查 l 治疗: • 暂停 ICIs 直至症状控制 e,泼尼松用量小于 10mg;若症状加重,按照 G3 处理 • 泼尼松 20mg/d 或等效剂量,症状改善后逐步减量 c • 4 周后症状无改善,按照 G3 处理 • 请风湿科专家会诊 | - | - | | | 检查:同 G2 治疗: • 暂停 ICIs 直至停用免疫治疗后恢复至 G1 • 请风湿科专家会诊 • 泼尼松 40mg/d 或甲泼尼松 1~2mg/kg 或等效剂量,若症状无改善或需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需考虑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甲氨蝶呤、托珠单抗 f) • 症状严重需收治入院 • 对症镇痛 | | - | 注:上述证据类别全部为 2A 类。
【注释】
a 关节痛和肌痛在使用 ICIs 过程中比较多见,临床研究报道发病率可高达 40%[1-2],关节痛发生率为 1%~43%,肌痛为 2%~20%[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新增的关节疼痛判断是否有炎性关节炎。最多见的是骨关节 / 肌肉类风湿样改变,如关节炎、肌炎、肌痛等。PD-1/PD-L1 单抗、CTLA-4 单抗均可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更多见于 PD-1/PD-L1 单抗及联合免疫治疗,大小关节均可累及[1],在开始 ICIs 治疗的任何时间段都可发生。
b 目前在各类分级中,肌肉骨骼症状(如关节炎和肌炎引起的) 很难描述。由于大部分肿瘤患者本身都存在肌肉骨骼相关的症状和主诉[3-4],肿瘤患者诊断为类风湿性/ 肌肉骨骼毒性诊断较困难。
c 类风湿性 / 骨骼肌毒性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晨起活动不灵 / 晨僵持续约 30~60 分钟;NSAIDs 或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相关症状。近期有文献报道了炎症性关节炎的诊断流程[3]。
d 在接受 ICIs 治疗的患者中,关节痛发生率约 15%,但炎症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特别是中度以下关节炎的发生率未见系统性的报道[1]。
e 用药至症状改善至≤ G1 后,逐渐减量 4~6 周。
f 若 6~8 周后糖皮质激素剂量不能减少到 10mg/d,则考虑使用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
(DMARD)。合成 DMARD 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单独或联合应用;生物 DMARD 包括抗细胞因子治疗,如 TNF-α或 IL-6 拮抗剂。IL-6 抑制剂托珠单抗可引起极为罕见的肠穿孔,因此对于并发免疫相关结肠炎或消化道转移的患者需慎用或禁用。在使用 DMARD 之前,需检测 HBV、HCV 病毒,隐匿或者活动性结核,对于持续用药> 1 年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上述检测,直至治疗结束。
g 建议所有中度症状以上的炎症性关节炎患者转风湿科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时间> 6 周或每日泼尼松剂量> 20mg(或等效其他药物),且无法在 4 周内减量至< 10mg/d,也建议转风湿科或神经科就诊[3]。
h 若恢复到≤ 1 级,在咨询风湿科医师的前提下,可考虑重启 ICIs。
i ICIs 引起的肌炎较为少见,但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PD-1/PD-L1 单抗(1%)较 CTLA-4(< 1%)更为多见[2]。患者可表现为无力,自近端肢体开始,站立、上臂抬举、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肌痛。肌炎可有爆发性坏死情况,包括横纹肌溶解累及心肌而危及生命,需紧急救治[5]。
j 包括详细询问类风湿病史、神经性疾病史,体格检查包括肌力评估、皮肤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皮肌炎。肌炎患者肌肉无力比疼痛更具典型性。血液检查包括评估炎症指标 ESR、CRP,CK、醛缩酶、AST、ALT、LDH 也可能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往往有心肌受累,需进一步行心电图或心肌 MRI 检查。自身抗体阳性需考虑是否存在重症肌无力。若诊断不明确,可行肌电图、MRI等检查,或者肌活检。
k 肌痛可表现为近端肢体或远端肢体疼痛,伴随严重乏力[6]。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痛而无典型的滑膜炎改变,或 B 超或 MRI 仅表现为少量肩关节渗出[6]。
l 血液检查包括 ANA、RF、抗 CCP、炎症指标(ESR 和 CRP)、CK 等以鉴别肌炎。
参考指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2023.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2023
参考文献
[1] SUAREZ-ALMAZOR ME, KIM ST, ABDEL-WAHAB N, et al. Review: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with use of checkpoint inhibitors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Arthritis Rheumatol, 2017, 69 (4): 687-699.
[2] CAPPELLI LC, GUTIERREZ AK, BINGHAM CO 3rd, et al. Rheumatic and musculoskeletal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du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rthritis Care Res (Hobo- ken), 2017, 69 (11): 1751-1763.
[3] NAIDOO J, CAPPELLI LC, FORDE PM, et al.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 newly recognized adverse event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Oncologist, 2017, 22 (6): 627-630.
[4] WOODWORTH T, FURST DE, ALTEN R, et al. Standardizing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of adverse effects in rheu- matology clinical trials Ⅱ: The rheumatology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v. 2. 0. J Rheumatol, 2007, 34 (6): 1401-1414.
[5] JOHNSON DB, BALKO JM, COMPTON ML, et al. Fulminant myocarditis with combination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 Engl J Med, 2016, 375 (18): 1749-1755.
[6] BELKHIR R, BUREL SL, DUNOGEANT L, et al.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olymyalgia rheumatica occurring afte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 Ann Rheum Dis, 2017, 76 (10): 1747-1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