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肺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一篇特别有价值的病例,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超20年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

回帖

1万

积分

V5

积分
12330
诗与酒 发表于 2023-7-2 16: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医世象
w1.jpg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肿瘤学专家Christina Baik教授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特别有价值的病例。

1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获益超过10年,生存期更是超过20年!

w2.jpg

这例患者(女性,45岁),1995年因持续性咳嗽到医院就诊(吸烟史<1包-年),诊断检查显示肺左下叶孤立性浸润灶,气管镜活检结果提示为非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接受了左肺下叶切除术,治疗后最终病理分期为T3N0。

这类肺癌通常预后较差,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治疗下,1年生存率仅为29%,而EGFR-TKIs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治疗情况。

伴有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若接受EGFR-TKIs抑制剂治疗,中位总生存时间比未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延长了整整一倍多的生存时间(24.3 vs 10.8个月)。伴有EGFR突变的转移性肺腺癌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五年生存率达到14.6%。但能够实现长期生存(>10年)的转移性NSCLC患者十分少见。

从1999年开始,患者出现复发性咳嗽,检查发现肺部双侧出现广泛的浸润灶。活检确认患者细支气管肺泡癌复发。患者进行了化疗(紫杉醇+卡培他滨),患者的肿瘤灶得到了控制。然而,2003年,患者病情开始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同年,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上市,患者开始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病灶出现部分缓解,并且症状发生显著改善。药物对肿瘤产生了持久的疗效,患者的肺癌得到了持续的控制,患者又挺过了6年......

w3.jpg
吉非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2009年,患者再次症状恶化,X线检查诊断出疾病进展。患者先后通过化疗(培美曲塞)、EGFR靶向药吉非替尼,都控制不住病情。

医生决定再试试同样的一代EGFR靶向药厄洛替尼。通过厄洛替尼,患者又一次获得了持续的抗肿瘤反应。直到2012年,患者出现了轻微的疾病进展。

医生通过PCR检测了EGFR常见激活突变,如L868R、L861Q、19号外显子缺失、G719X、T790M、S768I、20号外显子插入等突变。然而,并没有在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这些突变。

患者仍然在持续的使用厄洛替尼,直至2014年末,患者症状有所加重。因此,这例患者在继续使用厄洛替尼同时,将计划参加EGFR-TKIs耐药的临床试验。

医生通过高通量测序(NGS)对患者的样本进行评估。这次检测再次确认EGFR常见激活突变以及其它已知的驱动因素,包括BRAF突变,以及ALK、ROS1、RET重排等确实都不存在。但是,医生却在患者的样本中发现了EGFR激酶结构域串联重复突变(外显子18-25)。

w4.jpg
EGFR激酶结构域串联重复突变

医生对患者20年前手术的肿瘤组织样本也进行了NGS评估,结果提示该样本也存在有TKD-EGFR突变(EGFR激酶结构域串联重复突变)。

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患者的肿瘤治疗状况对EGFR信号传导存在着显著的依赖性。

在当前这例病例中,患者几乎不吸烟(低危)且在最初的PCR检测中并未发现有已知的EGFR激活突变,但是患者的转移性肺腺癌依然通过EGFR-TKI靶向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疾病控制效果。

我们想说的是,3%-10%的EGFR野生型患者(无已知激活突变)同样能在EGFR-TKI靶向药的治疗下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些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不会被给予EGFR-TKI靶向药治疗,因此可能会失去有效治疗的机会。

另外,在抗肿瘤治疗中,耐药是医生和患者最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预示着部分肿瘤患者有可能无药可用。

w5.jpg

多项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h2 具有明显的耐药逆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它可以抑制多药耐受肿瘤细胞膜上过量表达的P-gp的功能,从而使P-gp 的功能减退或失活,最终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人参皂苷Rh2单体产品,从2006年上市以来得到广泛认可,为了让客户获得真正适合自己的免疫改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能够亲身体验优秀免疫改善产品的价值,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推动优秀的免疫改善产品走近大众。

今幸联合医世象发起肿瘤患者免疫重建,爱心公益活动。

w6.jpg
参考资料:[1]Durable Response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in a Lung Cancer Patient Harbor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andem Kinase Domain DuplicationDOI: 10.1097/JTO.0000000000000586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88287581&ver=4625&signature=idAz0ftFERRyoJrYC9jkTEI1znAMt*KnZVt*7Pivpt4-5FVWr0KpMkIHaBlQxS7dNGUBipas5WbIq*ibPAtBL1b25MOyGljMnTpvjuxXb1*q76ZHV7Pr48DlPsjMz1aj&new=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给我们建议|手机版|PIME|阳光肺科 ( 粤ICP备2020077405号-1 )

GMT+8, 2024-9-20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