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来源 Planchard D,Jänne PA,Cheng Y,et al. Osimertinib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in EGFR - mutated advanced NSCLC[J]. N Engl J Med,2023,389(21):1935-1948. 2. 证据水平1b。 3. 背景奥希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方案。该疗法的推荐是指南基于Ⅲ期FLAURA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相比,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具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既往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靶向药物相比,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的疗效更好。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与奥希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在EGFR敏感突变未经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情况尚不明确。 4. 目的旨在评估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EGFR敏感突变阳性未经治疗的晚期NSCLC的疗效是否优于奥希替尼单药方案。 5. 研究设计•研究条件:全球21个国家共计176个中心参与的FLAURA2研究(NCT04035486)。 •研究方法:多中心、Ⅲ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时间:2020年06月至2021年12月。 •研究对象:年龄≥18岁(日本地区≥20岁);初治型携带EGFR敏感突变(exon19del/exon21 L858R)的局部晚期或晚期非鳞NSCLC患者;WHO PS 0~1,未接受过系统/EGFR-TKI治疗;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转移灶,则要求神经系统症状稳定。 •干预措施:55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靶向联合化疗组[奥希替尼80 mg,qd,培美曲塞500 mg/m2,顺铂75 mg/m2或卡铂(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5 mg/mL/min],3周为一个周期]或者单药靶向治疗组(奥希替尼80 mg,qd)。最终有276例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联合化疗,275例患者接受奥希替尼单药靶向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标准评估疗效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研究流程见图 1。
图 1 FLAURA2研究的流程和给药方案 •评价指标:主要终点为由研究者根据RECIST 1.1评估的PFS,敏感性分析为BICR根据RECIST 1.1进行评估的PFS。次要终点包括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生存质量等。 6. 主要结果共入组557例患者进行1∶1随机,结果表明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方案,安全性可控。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单药奥希替尼治疗组[25.5 vs. 16.7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0.62,P<0.00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9~0.79],OS数据尚未成熟。ORR在两组分别为83%和76%,详见表 1。
以下的表格是差不多抄自原文,这是不合适的,建议制作与传统资料的表格,既有历史数据或者其他研究的对比。
表 1 FLAURA2研究的主要疗效结果
评价指标 |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n=279) | 奥希替尼单药组(n=278) | HR(95%CI) | P值 | 中位PFS/月 | 25.5 | 16.7 | 0.62(0.49~0.79) | <0.001 | 伴有CNS转移 | 24.9 | 13.8 | 0.47(0.33~0.66) | - | 不伴有CNS转移 | 27.6 | 21.0 | 0.75(0.55~1.03) | - | ORR/% | 83(78~87) | 76(70~80) |
| - | 中位药物反应期/月 | 24.0(20.9~27.8) | 15.3(12.7~19.4) |
| - | 24个月生存率/% | 79(73~83) | 73(67~78) |
| - |
在主要不良反应方面,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与既往报告一致,无新的不良事件发生,详见表 2。 表 2 FLAURA2研究的主要不良反应 n(%)分组 |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 |
| 奥希替尼单药组 | 所有程度 | 3/4级 |
| 所有程度 | 3/4级 | 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 276(100) | 176(64) | | 268(97) | 75(27) | 贫血 | 128(46) | 55(20) | 22(8) | 1(<1) | 腹泻 | 120(43) | 8(3) | 112(41) | 1(<1) | 恶心 | 119(43) | 4(1) | 28(10) | 0 | 食欲减退 | 85(31) | 8(3) | 26(9) | 2(1) | 便秘 | 81(29) | 1(<1) | 28(10) | 0 |
7. 结论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奥希替尼方案。同时,联合治疗组整体药物耐受性良好。 8. 评论EGFR - TKI极大地改善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FLAURA研究显示奥希替尼较第一代EGFR-TKI具有更好的PFS和OS获益[1-2]。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 TKI是目前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疾病进展[3-4]。大量研究证实联合疗法可以克服或延缓耐药,还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来增强抗肿瘤效果,是治疗EGFR突变NSCLC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5-6]。近年来EGFR突变晚期NSCLC领域开展了多项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其中,NEJ009研究开启了EGFR-TKI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探索,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吉非替尼相比,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7-8];JO25567[9]、NEJ026[10]、CTONG1509[11]研究进行了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探索,结果均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的PFS显著优于厄洛替尼单药。基于RELAY研究[12],2020年5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VEGFR2拮抗剂雷莫芦单抗与EGFR-TKI厄洛替尼联合用于EGFR 19del及ex21 L858R突变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另外,在EGFR领域一些新型抗体药物偶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药物正在涌现,绝大多数处于后线研究,针对一线联合治疗方案也在探索中,例如奥希替尼联合HER3-DXd一线治疗的Ⅱ期试验等。 FLAURA2研究是首个报道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EGFR敏感突变初治晚期NSCLC的疗效是否优于奥希替尼单药的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组(25.5 vs. 16.7个月,HR=0.62)[13]。在当前EGFR-TKI单药一线治疗PFS陷于瓶颈之际,FLAURA2研究的数据无疑给我们带来了鼓舞和希望。本评论将从FLAURA2的研究设计和临床实践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解析。 第一,研究设计的合理性。首先,FLAURA2研究对照组的选择是当前最佳对照疗法(奥希替尼单药)[1-2];其次,基于第一代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EGFR-TKI单药治疗的疗效获益数据,支持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作为试验组的研究假设[7-8];再者,FLAURA2研究在随机化前还设置了安全导入期以确认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此外,FLAURA2研究终点选择了研究者和盲态独立中心(blinded independent central review,BICR)双重评估,兼顾了临床实践及数据的一致性考量,该研究设计合理,符合伦理性和科学性。 第二,研究数据的稳健性。首先,FLAURA2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基线特征与流行病学一致,如EGFR 19del与L858R突变的比例在全球队列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 vs. 38%和60% vs. 38%,这一比例与流行病学发生率一致[13]。其次主要研究终点(BICR评估)与敏感性分析(研究者评估)所评估的PFS均显示显著改善,获益趋势一致(HR都是0.62[13])。研究者评估的PFS从单药治疗组的16.7个月延长至联合治疗组的25.5个月(HR=0.62),BICR评估的PFS从单药组的19.9个月延长至联合组的29.4个月(HR=0.62),研究者和BICR的疗效评估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再者,中国数据与全球数据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获益趋势一致。 第三,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FLAURA2研究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与单药已知的安全谱一致,未发现联合后出现新的安全风险,研究随机期与安全导入期的安全性结论一致。但仍然观察到,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的≥3级的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TRAE)发生率更高(联合组53% vs. 单药组11%),其中联合组≥3级TRAE发生率在前3个月含铂化疗联合培美曲塞的是49%,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的24%,联合治疗的AE发生率在含铂联合阶段最高,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降低[13]。 总之,FLAURA2研究证实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奥希替尼单药的基础上将PFS延长了9~10个月,研究数据也比较稳健和可靠,显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否能被患者或临床医生所接受?正如吴一龙教授在多个场合提及的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Thoracic Oncology Group,CTONG)在中国医患人群中进行的关于EGFR-TKI联合化疗接受度的一项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包括363名肺癌患者及其家属和584名医师,在已知TKI联合化疗可延缓耐药达9个月的前提下,仍有84.5%的医生、73%的患者、77%的患者家属选择单药治疗[14]。这就说明无论是患者、家属抑或临床医生都对化疗安全性和不便利性有所顾虑。 在当今精准治疗时代,临床医生和患者可能更希望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以及经济负担。那么,如何识别潜在获益人群,是FLAURA2研究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现有的数据,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会给我们临床带来启发和思考: 第一,合并脑转移人群。脑转移是EGFR敏感突变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30%~50%的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CNS转移[15-17]。脑转移也是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8-19]。然而,由于当前很多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有限,并且部分患者因担心颅脑放疗和外科治疗可能对神经造成损害而拒绝接受颅内局部治疗,导致脑转移依然是肿瘤细胞迁徙中的“避难所”。因此控制颅内肿瘤、延缓脑转移进展是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考量因素。奥希替尼基于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FLAURA研究中脑转移的显著获益的数据(与一代EGFR-TKI相比,可降低52%的脑转移进展风险)而成为控制脑转移的首选推荐。尽管奥希替尼对脑转移有效,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提高脑转移的完全缓解率达到“无脑转移灶的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然值得探索。基于吉非替尼联合化疗较吉非替尼单药对基线有脑转移患者的更佳控制[20-21],同时中国进行的GAP BRAIN Ⅲ期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一线使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后改善颅内转移的疗效优于吉非替尼单药[22],这些数据都为FLAURA2研究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探索提供了数据支持。 FLAURA2研究设计中包括CNS全分析集(CNS full analysis set,cFAS)和可评估分析集(CNS evaluable-for-response set,cEFR)。cFAS集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和奥希替尼单药组分别纳入了118例和104例基线存在CNS转移灶的患者;其中40例和38例患者纳入cEFR分析集(基线存在≥1个可测量CNS转移灶且直径≥10 mm)的患者。在cFAS集中,联合组对比单药组的CNS进展或死亡的HR为0.58(95%CI 0.33~1.01),CNS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3% vs. 69%;CNS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分别为59% vs. 43%。在cEFR集中,CNS PFS HR为0.40(95%CI 0.19~0.84),CNS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 vs. 87%;CNS CR率分别为48% vs. 16%。研究者预估从随机化分组开始的24个月内,联合治疗组患者CNS进展的累计发生率将为9%,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的23%。 FLAURA2研究公布的CNS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疗,能更进一步延缓乃至预防脑转移的发生,这对患者的全程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联合组较高的CR率显示了缓解深度的改善,尤其完全缓解的患者大多有多个脑转移病灶和预后较差的软脑膜转移灶,而延缓脑转移的发生和进展,降低CNS进展的风险可有助于患者保留神经认知,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基于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的渴望和对化疗毒性恐惧的综合评估,脑转移患者可能更适合联合治疗策略。 第二,合并混合突变人群。EGFR突变患者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人群。混合突变约占22%~55%,L858R合并突变高达69%,吸烟人群EGFR合并突变比例高达91%;合并突变患者,EGFR-TKI单药治疗ORR、mFPS、mOS都显著低于EGFR单纯突变[23-25]。合并TP53突变与EGFR-TKI治疗时长负相关[26]。目前FLAURA2中尚未发布合并突变人群相关结果,期待后续数据报道。正在开展的奥希替尼的TOP研究以及阿美替尼的ACROSS研究均旨在评估EGFR-TKI联合化疗针对EGFR合并共突变的疗效探索。期待这些研究数据的公布。 第三,EGFR突变未达早期清除人群。AURA3和FLAURA研究的探索性biomarker分析显示:血液中EGFR突变循环肿瘤细胞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3周后依然存在的患者,疗效显著劣于ctDNA清除的患者(AURA3 mFPS 5.7 vs. 10.9个月;FLAURA 11.3 vs. 19.8个月);6周ctDNA清除与否也显示相似的结果。3周血浆EGFR突变ctDNA清除率是不良疗效预后因素。阿美替尼联合化疗的Ⅱ期NCT04646824研究显示:ctDNA清零患者人群ORR达90.9%,远高于未出现ctDNA清零患者ORR的33.3%,ctDNA清零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27];目前由王洁教授牵头的FLAME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奥希替尼单药治疗3周ctDNA EGFR突变未清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德国国立Network Genomic Medicine开展的类似研究正在进行当中。期待这些数据的公布能为未来基于ctDNA等biomarker精准指导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更多强有力的证据。 综上所述,FLAURA2研究设计合理、研究数据稳健、结论可靠。研究结果提示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培美曲塞+铂类)对比奥希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在PFS方面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显著获益。各亚组也显示了获益的趋势,特别是脑转移亚组可能是潜在优势人群。OS数据尚不成熟(目前获益趋势不明显)。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增加明显,但符合预期,可控可管理。但是,因化疗的特殊性,目前临床要广泛推广FLAURA2治疗模式可能还有很多挑战:诸如患者、医生对化疗的接受度,治疗模式的不便捷性等。寻找能够获益的特定高危群体至关重要。未来,我们更需要通过肿瘤特征、分子特征、患者特征以及个体意愿,甚至血液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动态监测来精准实施这部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让患者高质量的活得更久。
|